高校毕业生应当理智选择就业莫把村官当跳板
时间:2012-06-12 15:35
来源:未知 作者:mobile28365365
点击: 次
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推出,近两年来,大学生到村任“村官”这一形式一度掀起热潮。谈及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还要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截至目前共有几十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一线干事创业。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2010年全国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
如此多的大学生踏进基层,开始全新的生活及工作生涯。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各界人士众说纷纭。不得不说,现如今大批的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很大,当“村官”同样是一条很好的就业之路,“村官”的待遇很是优厚。又加上各地纷纷出台的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考公务员加分、考地方事业编制加分等,不排除有不少人选择它作为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跳板。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大学生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早已是褪去了“天之骄子”光环的就业者,在现如今白热化的人才大战中也不再拘泥于进外企,做白领,而是把目光投向暂无人问津但却有着广阔天地的农村,这样不仅走出了一条新的择业之路,还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
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待业不如就业的考虑还是为以后的重新择业作打算,“村官”对毕业生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现在找工作确实不容易,而村官的优惠条件可以实现“暂退一步再图前进”的战略,这是不少人的想法,同时也是社会上对大学生“村官”定义的误会之处。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优惠政策,是想真正利用大学生的学识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这是一个巨大的担子,不管是对于政府来说,还是对于农民来说。大学生志愿下到农村挑起这个担子是众望所归,但不应该利用其中的优惠政策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既影响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希望报名的大学生们能真正理解“大学生当村官”政策的含义,真正用自己的热情和学识为老百姓做些事。
对于大学生任“村官”这种情况,中国老百姓一下子还是很难接受的。传统封建思想注定使村里的老百姓疑心: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轻大学生们对农村了解多少?会种地吗?有经验带领村人致富吗?一个大学校园里刚刚出来的毛头小子、黄毛丫头凭什么能带领他们这些对农村之事有详细了解的大人们?别是不懂瞎晃悠,到那时候,不仅没有带领村人致富,反而延误了村里的发展。
有此就有彼,同样也有一些思想靠前颇为前卫的新农民,他们认为大学生虽然没有经验,但他们有先进的思想,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不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还有这些农民缺少创新精神。他们年轻有活力,敢想敢做,也许正是这样活力才能活跃农村惯有的死气沉沉。也许他们的敢想敢做正是带领农村走向新农村的关键,把农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但不管怎样,大学生们报名当村官必须避免盲目化。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因此,大学生当“村官”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饥不择食”,更不能企图把当“村官”作为“跳板”。
因此我认为,无论今天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大学生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是随波逐流,为了就业而去义无反顾的涌入大学生村官的浪潮。否则,除了耽误自己的青春及耽误农村的发展外,也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选做“村官”一定要严肃对待,谨慎考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答案自在每个人的心中。大学生们理智的做好自己的就业选择,就是最有利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大学生村官网” 原文链接:http://www.54cunguan.cn/pinglun/ycjr/2012/0611/3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