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时间:2012-06-14 22:41 来源:未知 作者:mobile28365365 点击:
为纵深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有效保证和支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根据《临夏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结合临夏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人才发展现状
2010年底,全县各类人才总量为20787人(不含省州驻县单位),占全县人力资源总量的7.18%。其中:党政人才1700人,占人才总量的8.2%;专业技术人才4649人,占人才总量的22.4%;技能人才1002人,占人才总量的4.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62人,占人才总量的2.7%;农村实用人才11721人,占人才总量的56.4%;社会工作人才1153人,占人才总量的5.5%。与全省、全州人才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高层次人才紧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全县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突出抓好人才开发、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上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推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2.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发现和使用的体制机制,以培养当地人才、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开发实用人才为重点,健全完善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搭建人才创业发展的平台。
3.注重人才培养使用。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原则,采取自主培养与适当引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远培养相结合,注重人才使用和科学配置各类人才,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创新举措,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的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服务环境,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强化舆论宣传,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
(三)战略目标
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底的2.07万人增加到4.03万人,人才资源占全社会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由现在的7.18%提高到10.1%。
--人才素质全面提升。主要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3%。
--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加大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有效解决人才行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逐步使各类人才结构、层次、类型、分布趋于合理。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左右,人才贡献率达到6.5%左右。
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一)
指  标 单位 临夏县 全州 全省
2015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2.83 4.06 15.8 248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18 23 23 28
主要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列 % 6 9 10 20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 3.6 8 6.3 12
人才贡献率 % 6.2 6.5 6.7 32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纵深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制,坚持多渠道、多岗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精干高效的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党政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人才总量的83%以上。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从现在的562人达到1000人左右,培养造就30名左右能够引领企业跻身省州知名企业和出口创汇的优秀企业家。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从现在的4649人达到6500人左右,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从现在的2:26:72基本达到15∶35∶50的合理梯次。
 --继续推行教育“三项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批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骨干教师,引进一批紧缺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到2020年,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100%,初中教师大学及以上学历达到100%,高中教师和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5%左右。
 --坚持在卫生系统长期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培养一批临床医学、急救、化验、药检、妇幼保健等专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到2020年,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400人左右。
 --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为目标,切实推进现代科技推广运用力度,培养一批农、林、牧、农机、水利、电力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农、林、牧、农机、水利、电力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600人左右。
 --以加快城市管理和城乡规划人才建设为重点,围绕县城新区建设,培养一批理念超前、管理科学的城乡建设管理人才。到2020年,城市管理、建设规划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0人左右。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培养一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建设规划、环境检测保护等方面的人才。到202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检测、保护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0人左右。
 --注重广播电视、网络通讯、报刊等新闻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培养一批编辑、记者、文学创作、播音、主持、通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到2020年,新闻宣传、文化体育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00人左右。
(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完善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单位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和产业市场,培养造就一批重点产业的能工巧匠和高级研发人才,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00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420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比重达到技能人才总量的21%以上。
(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每年有计划的向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链下派5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程。注重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和典型示范作用,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56万人左右,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有2-3名示范带头人。
(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以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探索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管理,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左右。
各类人才队伍发展指标(二)
分  类 2011年(人) 2015年(人) 2020年(人)
党政人才 1700 2000 2200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562 800 1000
专业技术人才 4649 5500 6500
技能人才 1002 1500 2000
农村实用人才 11721 16000 25600
社会工作人才 1153 2000 3000
合  计 20787 27800 40300
四、实施各项人才工程
(一)领军人才工程
为积极应对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每年重点扶持2-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依托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以科技型企业、职业教育学校、培训机构、科研单位和临夏经济开发园区为依托,建设县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二)陇原青年英才开发工程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筛选1-3名优秀人才送到省内大学深造,进行定向跟踪培养;选拔2-3名青年拔尖人才进行专门扶持培养。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着眼于提高我县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到2020年,培养具有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四合一”型企业经营管理负责人300名左右。
(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育人才队伍,每年重点培养和支持3-5名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中小学校长进修深造,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园丁”、“陇原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五)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为进一步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医学骨干人才,开发和培养100名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100名左右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不断提高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六)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和战略重点,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学科发展的创新型创业领军人才,尤其在教育、卫生、城建、旅游、广电等部门分阶段引进50名左右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七)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和特色产品培育,在农业技术、信息通讯、工程建设、金融财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现有施教机构,采用“院地合作办学”模式,每年培训200名左右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2000人以上。
(八)技能人才开发工程
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全县建成2-4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10个技能展示工作室(厅),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九)农村特色优势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支撑工程
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到2020年,选拔和支持100名左右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选拔30名左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250名左右生产能手和劳务带头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大力开发各类技能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畜牧养殖、劳务、砖雕等优势产业和葫芦雕刻、民间刺绣等特色产品人才。到2020年,培养具有资格认证的人员3000名左右。
(十)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工程
着眼于解决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的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自主培养100名大学生村干部及后备干部,积极向省上争取选派2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通过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健全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一)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完善发展现代职业保障机制和职业教育模式,健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计划,大力倡导“学中干、干中学”和“传、帮、带” 的培养方式,努力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完善“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二)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探索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等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突发事件、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和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考核制度,突出科技成果与专利发明为基础的拔尖人才评选标准、努力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三)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按照“公开、民主、竞争、择优”原则,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全面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要干部票决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完善事业单位干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
(四)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服务功能,畅通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把稳定和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搭建事业平台、健全激励机制等途径,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大力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人才队伍的活力。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市场调配的管理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五)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完善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推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度和项目工资制度,建立完善人才激励表彰制度,扩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六)人才信息化管理机制
进一步健全各类人才信息库,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数据库和业绩档案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七)人才开发投入机制
根据《临夏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要求,县财政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每年拿出50万元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并根据财政收入状况逐年增加预算,专门用于人才开发、技能培训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急需人才引进、突出贡献人才奖励、人才开发项目的实施等工作。鼓励和支持“两新”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用人单位投资人才开发,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县委的领导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和宏观指导。县委组织部承担“牵头抓总”责任,负责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制定、分解落实和人才工程项目的实施,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狠抓措施落实,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齐抓共管,确保《规划》中各项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宣传,建立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总结推广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乡(镇)、各单位结合部门、行业实际编制部门、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县人才发展的规划体系。
(三)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人才工作队伍。
关闭窗口